星期一

凱撒的面具-李登輝果然是操作統獨的老手

轉載2010-07-01 中國時報 【王健壯】
 李登輝在綠營反ECFA的眾聲喧嘩中,喊出「棄馬保台」的口號,證明這位已經八十八歲的老人,至今仍是台灣政壇操作統獨的第一高手。
 他掌權十二年期間,立場忽統忽獨,讓人撲朔迷離,台灣內部與海峽對岸,許多人都被他耍得團團轉,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到底是哪一個李登輝,直到下台後,他才終於卸下政治假面,也不再使用潛台詞去偽裝他的統獨立場。
 這次他登高一呼棄馬保台,理由就簡單到連三歲小孩都懂:「馬英九處處幫中國統一台灣」,「這款人咁嘸資格做台灣總統」,「下次總統大選時,要用選票選出阮的人」,「制裁不疼惜台灣的馬政府」。
 從他這段發言中的幾個關鍵字:「保台」、「阮的人」、「幫中國統一台灣」以及「不疼惜台灣」,稍有政治警覺的人都會發現:李登輝又在玩統獨議題的老把戲了,他卸任十年,年近九十,卻仍然樂此不疲他的老本行。
 當然,操作統獨並非李登輝的專利,也是民進黨許多人的老本行。過去每次選舉選到最後決戰時刻,民進黨一定會祭出愛台保台護台的民粹法寶,好像藍營的對手個個都有賣台叛國的嫌疑,民進黨這次六二六遊行的訴求,從反ECFA改為反對一中市場,再變成棄馬保台,就是典型選舉型態的統獨操作。
 對民進黨來說,ECFA並非政經議題,而是統獨議題,反ECFA其實是為了反統;就跟共產黨也把ECFA當成是統獨議題一樣,簽ECFA並且讓利台灣,其實是為了促統。
 共產黨藉ECFA促統,民進黨藉ECFA反統,其實都是陽謀,也是這兩個黨應為當為之事;但民進黨與李登輝藉ECFA指控馬英九不疼惜台灣,幫中國統一台灣,並且硬把ECFA當成他賣台的證據,卻難免有藉選舉操作民粹之嫌。
 台灣政客操作統獨,雖然已是選舉文化與政治文化的常態,但常態並不等於正常,更不代表進步,國內學者即曾研究發現,統獨分歧雖然並不必然會導致民主過程的緊張,但若政治人物刻意把統獨分歧納入政治對抗,其結果卻對民主鞏固有嚴重的負面影響。
 台灣的民主鞏固進程之所以一再受阻,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民粹式的統獨操作,始終是政客難以割捨的最愛,尤其是類似李登輝那種「阮的人」的論調,更可能因為刺激族群動員,而造成族群緊張的後果。
 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執政的二十年期間,不管反對他們的人如何批評,但他們在強化台灣認同這方面的作為,卻必須給予肯定的評價,藍綠陣營所做的各項民調也都顯示,台灣認同的人數漸進上升,中國認同的人數逐年下降,當然,往中間靠攏的人數更是穩定增加。
 綠營的人也許對這樣的民意分布仍不滿意,但這種非兩極化的民意分布,卻也證明兩極化的民粹式統獨操作,效果已經遞減,政客過度操作統獨,其結果很可能變成無效的操作,甚至受到反噬,二○○八年總統大選就是一個例證。
 當然,李登輝棄馬保台口號潛藏的另一個更大的隱憂是:民選的國家領導人的國家忠誠或國家認同,何以會受到反對黨這麼嚴厲的質疑?
 馬英九是直接民選的總統,在選舉過程中,他的對手雖曾以綠卡與一中市場等議題,多次質疑他的國家忠誠,但最後他拿了七百六十五萬多張選票,得票率將近五成九,這種結果在民主國家中並不多見,也代表多數民眾對他的信任。
 但李登輝卻顯然不接受這樣的信任結果,他到現在仍然不把馬英九當成「阮的人」,並且認為非棄馬不足以保台,可見綠營有許多人至今仍然懷疑馬英九的國家認同,認為他的中國認同傾向要高於台灣認同。
 民主國家的「政治信任」調查結果,民眾對機構信任的信任度一向不會太高,對政府領導人的信任度也常起伏不定,但一個民選得票率將近六成的總統,卻被反對黨長期不信任他的國家認同,甚至視他為非我族類,指控他幫中國統一台灣,類似這樣的例子,全世界大概絕無僅有吧。 (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)